梁啓超の国家論におけるルソーおよびブルンチュリの位置
書誌事項
- タイトル別名
-
- リョウケイチョウ ノ コッカロン ニオケル ルソー オヨビ ブルンチュリ ノ イチ
- 梁启超国家思想新探 : 以卢梭“民约论”与伯伦知理“国家有机体说”之关系为中心
この論文をさがす
説明
梁启超(1873 ~ 1929)是近代中国国家思想奠基人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本,他通过接触明治时期的日文书籍,吸取各种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思想为之一变”,逐渐摆脱康有为的影响,成为一位国家主义者。 在梁启超的国家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卢梭的“民约论”与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无疑是对梁氏影响最大的两种学说。同时,伯伦知理强烈批判卢梭“民约论”,指出历史上并没有通过“民约”成立的国家,“民约论”与“国家有机体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然而,梁启超对此两种相互对立学说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以前,一般认为,梁启超首先接受民约论,鼓吹卢梭式的革命思想。可是1903 年梁氏访问美国之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积极介绍“国家有机体说”,大力宣传伯氏对卢梭的批评,放弃卢梭民约论。 但是,梁启超早在1899 年在《清议报》上连载伯伦知理《国家论》的部分翻译。有些学者指出梁氏的国家观一直是根据伯氏国家学说,基本上笔者也同意此种看法。如果这样的话,梁启超为何能够接受与伯氏学说对立的“民约论”呢?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民约论”的理论性、虚构性。 《卢梭学案》(1901)指出:“卢梭民约之说,非指建邦之实迹,特以为其理不可不如是云尔。” 与此相反,伯伦知理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现实上的。也就是说,卢氏与伯氏讨论的对象之间有“层次”上的不同,因此,卢氏学说与伯氏学说不是完全相互矛盾的。(伯氏对民约论的批评可以说是针对将“民约”误解为历史事实的人们的。) 例如,《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1902)一文同时采取了“民约论”与“国家有机体说”。而且,在《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后半部)(1904)中,我们可以知道梁启超从美国归来后也没有完全放弃“作为理论的民约论”。
収録刊行物
-
- 言語 文化 社会
-
言語 文化 社会 (16), 19-42, 2018-03
学習院大学外国語教育研究センター
- Tweet
詳細情報 詳細情報について
-
- CRID
- 1050282677909218176
-
- NII論文ID
- 120006635606
-
- NII書誌ID
- AA11820089
-
- HANDLE
- 10959/00004617
-
- NDL書誌ID
- 028983742
-
- ISSN
- 13479105
-
- 本文言語コード
- ja
-
- 資料種別
- departmental bulletin paper
-
- データソース種別
-
- IRDB
- NDLサーチ
- CiNii Articles
- KA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