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弥陀経』訳注(三)

書誌事項

タイトル別名
  • ダイ アミダキョウ ヤクチュウ 3
  • An Annotated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the Earliest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ukhāvatīvyūha (3)

この論文をさがす

抄録

Sukhavativyuha 最早的漢譯本是據説由東漢支婁迦識或三國時東呉文謙翻譯的《大 阿彌陀經》。和其它漢譯本,即, 《平等覺經》 (筆者認為是在公元四世紀前後出現的譯 本)、《無量壽經》 (大概五世紀前半)、《無量壽如來會》(八世紀初)、《大乘無量壽莊嚴 經》 (991 年)、及梵文本(最古老的貝葉寫本寫於公元十二世紀中期)、藏譯本(譯於九 世紀初)比起來,無論是從思想方面來看,還是從語言方面來看, 《大阿彌陀經》都是 保留著最古老的淨士教面貌的經典,是研究有關淨土教初期思想和本來面貌的第一級資 料。梵文本已有十種日譯本、英譯本,而對《大阿彌陀經》和《平等覺經》不僅沒有專 題研究,甚至連翻譯也沒有人搞過。 筆者認為,只有首先正確讀解資料,續能夠搞思想研究。如果想搞清淨土教最初的面 貌及其以後的思想發展,首先需要正確讀解《大阿彌陀經》。為此,我開始對《大阿彌 陀經》這一經典作譯注。 本篇為《大阿彌陀經》中描寫阿彌陀佛國士的特徴及在那里菩薩和阿羅漢出類拔萃的一段(《大正藏》第12 卷303c25 - 305c15) 。

identifier:SK000800002671

収録刊行物

詳細情報 詳細情報について

問題の指摘

ページトップ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