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 世纪初在印度翻译的汉译圣经及其译者和底本 : 拉沙的马太福音汉译本

機関リポジトリ HANDLE オープンアクセス

抄録

至今的研究,普遍认为有关汉译圣经的最早版本是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和马士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的译本。英国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宣教士马礼逊于1810 年根据大英博物馆所藏的白日升(Jean Basset,1662-1707)的汉译手稿,在中国完成了使徒行传的翻译。与此同期(1810年),马士曼和拉沙在印度完成了马可福音的汉译本并以出版。但是,根据T. H. Darlow & H. F. Moule 1963 的记载,拉沙在1805年已经单独翻译了创世纪和马太福音的一部分,并在1807 年完成了全部马太福音的翻译1)。这些有关拉沙的翻译至今尚未被发现,有关其详细内容也都未知。作者于伦敦调查之际,发现了这本拉沙的马太福音汉译本的手稿《嘉音遵???? 菩薩之語》(1807)。拉沙的译本不同于马礼逊的译本,马礼逊是参照了白日升译本,但拉沙的译本是完全在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汉译本的状态下,独自探究翻译而成的。如何将代表西洋文化的圣经中词汇及语句汉语化,若要考察此过程,拉沙的译本是极为重要的资料。拉沙的译本在印度赛兰坡已于1807 年5 月4 日之前完成2)。此后,通过大英浸信会(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宣教士布坎南(Claudius Buchanan, 1766-1815)赠予了英格兰教会坎特伯里大主教,并藏于大主教伦敦的宫邸兰柏宫内的图书馆(Lambeth Palace Library)。本稿意在通过对拉沙本人、翻译背景及其翻译底本的考察,从而建立对拉沙译本的词汇及文体等各项内容具体研究的基础。

収録刊行物

詳細情報 詳細情報について

問題の指摘

ページトップ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