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弥陀経』訳注(一)

書誌事項

タイトル別名
  • An Annotated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the Earliest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ukhāvatīvyūha (1)

この論文をさがす

抄録

有關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經典早於公元二、三世紀就已被翻譯成中文,即據説 是由東漢支宴迦識或三國時東吴支謙翻譯的《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簡稱為《大阿彌陀經》)。此後《平等覺經》出現(筆者認為是在公元四世紀前後)。後 者基本上承襲前者,但附加了一些偈文,改變了願文的順序。這兩本具有各種各樣古 老的格式,比如願文只有二十四條等等。 一世紀後, 《無量需經》問世(據説是三國時魏康僧鎧擇,但恐怕是五世紀時的譯 本)。這一經具有四十八條願文。此外,現存的畢竟課本還有同樣具有四十人條願文的 《無量壽如來會》(八世紀初)和三十六條臘文的《大乘無量禱莊嚴經》 (991 年)等。 梵文本叫做Sukhavativyuha (極樂的莊般),有四十七條願文。至今被發現的這 一梵文本的寫本共有三十多部。其中最早的兩部貝葉寫本寫於公元十三世紀中期,其 它的都是公元十七世紀以後寫成的。現存的藏譯本譯於公元九世紀,與梵文貝葉寫本 基本一致。 把這些漠譯本、梵文本和藏譯本對照一下,就可以發現,時代越晚,篇幅也就越 長,從中可以看出思想的發展和消長。比如,最早的兩個漢譯本具有二十四條願文, 而《無盡詩經》和梵文本等有前二者兩倍的願文。此外,在最早的兩個漢譯本中設有 空這一思想,而其它的本子明顯地受到般若思想的影響。除此之外,在《大阿彌陀經》 裹「阿彌陀」意為「擁有無量光明的(佛)J (無量光),不做法有「擁有無量喬命的 (佛) (無量壽)的意思,而且在這一經典里還提到了阿彌陀佛的涅槃。 從掃盲方面來看, 《大阿彌陀佛》也顯示了其古老的面貌。從「阿彌陀」(*Amidaha, *Amidahu < 梵語 Amitabha)、「提惒竭羅」( Divamkara <梵語 Dipamkara)、「須摩 提」(*Shuhamati, *Suamadi < 梵語 Sukhavati)的譯音,可以看出其原本的語盲可能 不是純悴的梵語而是俗話。 無論從思想方面看,還是從語育方面看, 《大阿彌陀經》都是最古老的淨土教的經 典,是研究有關淨土最初的思想和本來的面貌的第一級資料。梵文本已有十種日譯本、 英譯本,而對《大阿彌陀經》和《平等覺經》不僅沒有專題研究,甚至連翻譯也沒有 人搞過。從當今這一情況來看,我們急常要《大阿彌陀經》的翻譯和詳誼。筆者已經 對《大阿彌陀經》上卷作了課注。本篇即為其中的一部分。

identifier:SK000600002619

収録刊行物

詳細情報 詳細情報について

問題の指摘

ページトップ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