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抑或“文物”

DOI

書誌事項

タイトル別名
  • 中国民俗学史中的“物”之考察(1923-1982)

抄録

本文将瞩目一直以来在民俗学史研究中面目不清的“物”,并借此重新叩访中国民俗学的历史。文章以时 间为主轴,以“风俗物品”“民俗文物”二词作为索引,主要梳理自1923年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成立起至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的这段时间内,中国民俗学界是如何面向“物”的,并尝试对此作出新解读。 据本文考察可知,中国民俗学始创时期围绕“物”的研究实践是与当时国内的古物研究、考古学研究、博物馆动 向之间有所联动,且在此之后,“风俗物品”“民俗文物”与“古物”“文物”之间亦是形成了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 然而,“风俗”“民俗”二词终究未能纳入保护・保存“古物”“文物”的法律中,并且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也未能引 起中国民俗学者们的热切注目。在学术层面和法律层面均无可靠背书的情况下,“风俗物品”和“民俗文物”就这 样被置于“古物”与“文物”之间暧昧生存。本文是为重新思考中国民俗学史的一项初步作业,亦可视为是由探索 民俗学之潜在可能时的一则问题提起。

収録刊行物

  • 日常と文化

    日常と文化 13 (0), 63-87, 2024-03-31

    日常と文化研究会

詳細情報 詳細情報について

  • CRID
    1390018198841410944
  • DOI
    10.50949/edlac.13.0_63
  • ISSN
    24364630
    21893489
  • データソース種別
    • JaLC
  • 抄録ライセンスフラグ
    使用不可

問題の指摘

ページトップ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