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复合动词「V1 +込む」多义构造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DOI HANDLE Web Site Open Access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Other Title
  • 日本語複合動詞「V1 +込む」の多義構造に関する認知言語学的研究
  • ニホンゴ フクゴウ ドウシ V1 コム ノ タギコウゾウ ニ カンスル ニンチ ゲンゴガク テキ ケンキュウ

Search this article

Abstract

“V1 +込む”作为词汇型复合动词,其结合规则却并不符合影山(1993)所提出的“他动性调和原则”,可与“~込む”结合的前项动词高达200 多个,是词汇型复合动词之最。另外我们发现,“~込む”与其前项动词之间包含了“手段型”(投げ込む)、“样态型”(流れ込む)、“V2 补助型”(老け込む)等多种语义关系。基于其语义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日语教学方面,如何把握复合动词“V1 +込む”的多义结构成为一大难点。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阐明以下三个问题。a. “ V1 +込む”的前项动词具有怎样的词义特征?其与后项动词“~込む”之间又有怎样的语义关系?b. 如何把握“V1 +込む”的语义扩张机制?c. 如何构建“V1 +込む”的多义结构?首先,基于前后项动词的语义关系,本文将“V1 +込む”的语义分为“向某领域的内部移动,并固着”(类型1),“充分行使V1 所表示的行为”(类型2),“V1 所指状态的程度深,激烈”(类型3)三大类。类型1 的前项动词多为动作性动词,类型2 的前项动词可分为“由量变易引起质变的动词”和“由量变不易引起质变的动词”两类,类型3 的前项动词多为安定的状态性动词,具有未完了动词的性质特征。以往研究指出,类型1 在使用中隐含有特殊语感,但对其产生的理由并未给予解释。本文认为,对于 “V1 +込む”语义特征的深层次阐释离不开“容器”这一建立于身体经验之上的意象图式。基于“容器图式”的性质及“固着”这一语义要素我们分析发现,某容器内部要达到“固着”这一“结果状态”,除了“向某领域的内部移动”之外,还需“移动物数量大”,“时间长”,“向容器深处移动”,“内部移动行为伴随某种意图”,中至少1 种要素的介入。此发现可对“V1+込む”隐含特殊语感的原因进行解释说明。再次我们认为,类型1 为原型语义,类型2、3 为其扩张语义。其中,类型1 至类型2的扩张与语用强化密切关联。类型1 和类型3 之间存在[CHANGES ARE MOVEMENTS]这一概念性隐喻。此外我们发现,“~込む”所对应的本动词为古语“こむ”,背后潜藏着自动词,他动词两种语义。基于此发现,我们认为类型1 为“空间浓密状态”,类型2 为“行为浓密状态”,类型3 为“抽象浓密状态”,从而将“V1 +込む”的超级上位语义定义为“达到某种浓密状态”。基于以上三种语义类型之间的水平关联性以及与超级上位语义之间的垂直关联性,本文利用Langacker(1991)所提出的多义网络模型搭建出了“V1 +込む”的多义结构体系。

Journal

  • 大阪大学言語文化学

    大阪大学言語文化学 32 99-114, 2023-03-31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saka University

Details 詳細情報について

Report a problem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