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疾病当事者和非当事者的访谈叙事中看对话之可能

DOI HANDLE Web Site Open Access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Other Title
  • 精神障害当事者と非当事者のインタビュー・ナラティブにみる対話の可能性
  • セイシン ショウガイ トウジシャ ト ヒトウジシャ ノ インタビュー ナラティブ ニ ミル タイワ ノ カノウセイ

Search this article

Abstract

根据厚生劳动省进行的患者调查,近年来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然而,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形象普遍为负面,偏见和歧视依然存在。虽然既有的研究已经指出精神疾病当事者的经验的重要性,但聚焦于精神疾病当事者叙事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松田,2018)。其中,从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精神疾病当事者的叙述进行分析的研究几乎没有。笔者Z(精神疾病非当事者)对两名精神疾病当事者M和S进行了采访,在收集到的访谈材料中分别选取了发话连锁自然以及不自然的数据,使用Bamberg(1997)提出的定位概念对非当事者和当事者的沟通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文致力于为精神疾病的当事者和非当事者在互动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促进顺利沟通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如下:从数据1和数据2中都可以发现当事者和非当事者被定位为专家和新手。在数据1中,M将Z定位为从未患过精神疾病的新手,然后将自己定位为经历过精神疾病的专家,并给出建议。M还从专家角度判断Z 将来没有可能患这种病,彻底将Z 定位为与自己不同的人。在数据1中,Z试图举出朋友的例子引发M 的共鸣,但并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把话题从M 身上转到了Z的朋友。为了寻求共情而提出共性的行为是黑岛(2013)在之前的研究中所描述的破坏当事者经验独特性的行为,这也许能说明为什么双方的差异在交流中不断扩大,从而使交流陷入僵滞。在数据2中,Z和S分别从“被教的新手”和“教别人知识的专家”的立场进行互动,清楚地表达了他们的经验和立场之间的差异。例如,Z清楚地提出反对意见,并提出S的解释与自己的想法的差异。Z没有试图去寻找共同之处,而是通过保持不同的立场表达了对作为疾病专家的S的尊重,从而并构建了“被教的新手”和“教别人知识的专家 ”的平衡地位。结果表明,为了促进沟通,在当事者和非当事者之间架起桥梁,我们不应盲目寻找共同点,而是应该创造一个尊重当事者经验的互动空间,并从对对方经验感到好奇的新手的角度,认真听取作为疾病专家的当事者的叙述。

Journal

  • 大阪大学言語文化学

    大阪大学言語文化学 32 115-131, 2023-03-31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saka University

Details 詳細情報について

Report a problem

Back to top